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钢琴 >> 钢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米歇尔幼年时家境贫寒,租住在亲戚家,什么

来源:钢琴 时间:2023/3/7

米歇尔·奥巴马,前美国总统夫人,一位闪闪发光的女性,她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呢?今天来讲讲她的童年生活,家庭氛围以及求学经历吧!在她的成长道路上,是什么一直激励着她前进呢?

希望她的故事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01家庭概况

年,米歇尔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黑人家庭。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处于大震荡中,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她家附近的许多白人家庭从市中心搬到了郊区。

米歇尔的爷爷出生于年,祖上都是奴隶,他后来抓住机会北上到了芝加哥,成为大迁徙运动中的一员。

“大迁徙”持续了50多年,涉及来自美国南方的六百万黑人,他们逃离种族压迫,来到北方的大城市定居,寻找工厂里的工作。

本来爷爷想北上找份工作上个大学,可是过来后发现工作非常难找,因为当时对黑人的特殊形式的限制。他们家族很多人都受到了被边缘化的影响,性格也变得郁郁寡欢或者愤青。

小时候米歇尔的父母在姑婆家的二楼租了一间公寓,姑婆是母亲的姑妈。

住在她家周围的大多是中产家庭,不同人种杂居。米歇尔家属于社区里比较穷的,因为像她们家没有房子的人极少。

姑婆是当地的合唱团指挥,也是社区的钢琴老师。米歇尔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姑婆学生糟糕的钢琴声中度过的。

此外米歇尔双方父母的亲戚几乎都住在附近,这让她的生活丰富多彩,很是热闹。

父母曾经上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大学,中途辍学。

大学梦破灭后父亲参了军,服了两年兵役,并资助弟弟上了大学,后来在城里的水处理厂工作,热爱音乐和运动项目。

父亲有一辆双门别克车,他经常仔细的给它擦拭打蜡保养。30多岁时他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后来肌肉日渐萎缩,神经受损,很快用了双拐,但没有看医生,不喜欢埋怨,总是接受命运。他仍然坚持认真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

母亲曾经上过师范大学,从事过秘书工作,有了孩子后在家全职照顾孩子,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在那个年代,尽管遭遇肤色不平等,但是她的父母仍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对下一代来说太重要了。

很小时母亲就开始她读书和认字,带她去图书馆。她还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俩人关系一直很亲密。

米歇尔的家庭环境非常宽松,虽然租住的是公寓,四个人住非常拥挤,但是家里一直欢乐不断,相对来说姑婆一家生活谨慎刻板。

02幼年生活

到了4岁,米歇尔兄妹开始去楼下姑婆家学习钢琴。她很喜欢钢琴,可能是遗传基因吧,因为母亲这边姑婆、舅舅、姨妈,外公都非常钟爱音乐。

外公非常可爱随性,喜欢音乐到什么程度呢?

他把每个房间都装了扬声器,甚至连浴室也有。他从旧货市场淘来了音响设备,放在一个精心打造的橱柜里。他有两个不配套的唱机转盘,一个老掉牙的盘式磁带录音机,还有多年来收藏的满架子的唱片。

外公是木匠,对种族歧视深恶痛绝,对社会也不信任,只能把这一切烦恼用音乐来排遣。

他还经常举办音乐派对,亲戚朋友经常在这里庆祝生活,米歇尔也喜欢下午来这里放唱片,她觉得这里简直是天堂一般。

米歇尔学钢琴,开始学的非常好,姑婆也很欣慰。但因为好奇心,一次她翻到钢琴书的后面,挑了一首比较难的钢琴曲,尝试着去弹奏,被姑婆看到了,两人爆发了争吵。姑婆觉得学钢琴应该循序渐进,而她认为不应墨守成规。

父母什么态度呢?有没有批评米歇尔呢?

看着米歇尔激动的神情,父母和哥哥捧腹大笑。

一直以来他们都对孩子学业之外的事情保持中立态度,不过多干预,希望孩子们能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认为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倾听、支持和鼓励就可以了。   

小时候的米歇尔就表现出了强好胜的性格。

5岁时米歇尔去了离家很近的一家幼儿园,入园的第一件事是认读一组颜色单词,她很兴奋也很自信。

轮到她时,顺利的认了几个单词,却在英文单词“白色的”上卡壳了。看着老师奖励给两位全答对的同学的奖品,米歇尔非常在意。

第二天早上,她坚持向老师要求重新念一遍卡片,全答对后终于领到了代表优秀的奖品。

下图是米歇尔幼儿园毕业照,第三排从右向左数第二个。

幼年时米歇尔喜欢玩芭比娃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放学后很少和其他孩子去外面玩,也从不邀请同学到家里,因为担心他们弄乱自己的玩具,觉得孩子们的江湖非常复杂。

03被边缘化

周边的阶层开始慢慢分化,种族和经济分层日趋明显,她家所在的地区似乎成了人们眼中的贫民区。

那时肤色不平等是怎样一种情况呢?

有一次米歇尔的哥哥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沿着湖边骑,竟然被一名警察以偷窃罪逮捕,理由是不相信一个黑人男孩能通过正当手段得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更惊人的是这名警察自己也是非洲裔美国人。

渐渐的周围搬走的人越来越多,起初是白人家庭,后来发展成有能力搬家的人,都搬走了。他们大多搬到了郊区。

有一次全家去搬走的一位好友家做客,晚上回家时发现车子被划了长长的一道痕,因为邻居们不喜欢黑人。

从小米歇尔被灌输像白人一样用标准词汇会说话,爷爷也经常叫到她吐字要清晰,语法要准确,并希望孩子们完成他那破碎的大学梦。

二年级时米歇尔所在的班级因为秩序混乱,被发配到学校地下一间阴暗潮湿的教室。在那里什么也学不到,只能干坐。

她回家后向母亲生气的抱怨,母亲听后非常平静,但没有告诉她就找到学校,开始了数周的游说工作。

后来米歇尔和其他几个表现好的孩子,被悄悄抽出来,进行了一连串的考试,最后被安排到了三年级的秩序井然的新教室里。

多年后,她得知母亲还特意找了那位二年级的老师,并尽可能礼貌的告诉那位老师,她不适合当老师,应该去当营业员。

和哥哥相比,幼年时的米歇尔显得不善交际。哥哥篮球打得非常棒,总是不知不觉交了一大帮朋友。

在学校她常常生活在哥哥带来的阳光下,走到哪里,别人都会说那是谁的妹妹。大点后母亲经常鼓励她出去交际。

到了10岁,米歇尔放学后开始去社区找孩子们玩,但有个女孩总是欺负他,后来她用暴力赢得了她的尊重。

04父母教育

闲暇时父亲经常开着车带他们出去兜风。他天生谨慎,不想当房奴,所以一直没有买房。每年7月,全家和亲戚会一起出去度假。

对于孩子,父母展现出了良好的心态,总是不急于下判断,也不急于干预,常常冷静理智。

和孩子们交流时从不说教,总是把他们当成人看待,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总是有问必答,从不敷衍。

当女儿向她抱怨老师时,她说你不需要喜欢老师,但是你需要掌握老师脑子里关于数学的知识,其他的不用想。

父亲和她通常提供指导,而不是立规矩,通常会把决定权给孩子们,培养未来的大人。

米歇尔长大点后变得更加外向和喜欢交际,因为经常随父亲去选区,还经常周末出游、拜访亲戚。

她家离学校很近,放学后她经常带四五个女孩回家玩,母亲会给每人一个三明治,很乐意为她们提供午餐,总是在旁边安静的听。

小学时,母亲是家长教师联谊会最活跃的成员之一,为购买新教学设备筹款,为老师举办答谢宴,为成立适合优等生班级拉票。

后来米歇尔被分到优等班,有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有全校最好的老师,争强好胜的她开始疯狂的学习。

到了十几岁时,她会在放学后晚些时候,乘公交车去上舞蹈课、爵士乐和杂技课。

14岁后她情窦初开,渐渐变得成熟起来。

05高中和大学生活

米歇尔幸运地考入了离家不远的一所芝加哥顶尖的公立学校。学校录取学生有肤色配额制度,当她进入以后,发现80%都不是白人。每天路上,上下学要花三个多小时。

当她上高中时,母亲走出家门,找了份银行助理的工作。

哥哥在学校打篮球一直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