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沈彬
网友们跟上海的两家困难户杠上了。
起因是一则“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官员慰问困难户家庭”的通稿,有自媒体称,被慰问的困难户家中出现双开门冰箱、“红木家具”,以及号称38万元的施坦威钢琴。
浦东新区官方做出了回应:两户人家都是因病致贫的,一户为母子双残疾,一户属特殊病体(自闭症)患儿家庭;所住的房屋为经适房;桌子不是红木的,钢琴也是当初结婚时买的二手雅马哈,双门冰箱价格约为元……
但网友们还是不依不饶,讲了不少酸话:“原来上海的贫困户就这个样子,我连贫困户都不如”“我到现在都舍不得买双门冰箱,求到我家来慰问”……
按官方的通报,事情大体已经明确。
虽然,之前不少地方也曾发生过经适房被转租赚钱、困难户名下有豪车的事情,对于扶贫帮困的监督确有必要,但此事的核心争议却不在事实,而在于价值标准:有钢琴、双门冰箱的家庭,还算不算困难户?
这背后是掌握网络话语权的白领族群和传统都市弱势群体心态、生活方式、价值观上的冲突。
首先,相对于频频被曝光、被公众所熟稔的农村贫困家庭,都市的弱势群体却一直羞怯地躲在镜头之外,哪怕是在春节慰问的新闻照片中,当事人也只留下了侧脸。
都市人的贫困形式是有别于农村的,在遭遇重大疾病等打击时,他们不像农村那样家徒四壁、茅屋倾圯。都市人能动用的资产首先是存款,至于家里吊灯、衣服、电器、装修是没有办法变现的,居住的房子又是栖身所在,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很多是不能够上市交易变现的。
这也导致了很多都市里的贫困户,表面还算“光鲜”,其实生活已难以为继了。由此,都市贫困户提供了一种网友所陌生的“非典型”贫困,引发了质疑和围观。都市困难户更不愿意像职业乞丐那样展露流脓的伤口供人怜悯和围观。
当地政府部门已经表示,事件被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