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kash按响门铃的那一刻,就已经陷入了生杀予夺的绝境之中。
著名演员辛拉为妻子西米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结婚周年礼物,他谎称当天出差,却暗自邀请在餐厅驻唱钢琴师Akash。他买好红酒与鲜花,心情愉悦地规划着当天的浪漫。回到家中,“惊不惊喜?!”,话音未落,却看到妻子与别人撒欢的场景,妻子惊讶地看着他,他疑惑地看着妻子,满脸的震惊凝固在枪膛的猛烈敲击声中,血红的酒水,撒了一地。
广播前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每周四下午与您相约的光影记忆,我是主播小木。今天的节目为你带来印度电影《调音师》。大家印象中的宝莱坞电影是怎样的?是载歌载舞,无限开挂,还是阿米尔汗,女权现实?这些都对,但今天这步改编自法语同名短片的影片,却以多达50次的剧情反转,扑朔迷离的案件细节,将观众一次次抛向高潮。一波尚未平,又被新的疑团笼罩,最后大家竟有一个共同的疑问:谁是好人?或许这部电影根本没有好人,只有一群被利益蒙蔽双眼的盲者。
钢琴师Akash正在为英国的比赛练习,为了寻找灵感,他戴上盲片隐形眼镜,帮助自己专心创作。做饭,喂猫,过马路,他都是那个杵着拐棍、性情温顺的盲人。一次意外使他进到音乐餐厅演奏,在一次次的接送中,他与老板的女儿情投意合。为了看清她的脸,Akash索性不戴盲片,隔着墨镜暗自观察。在一次的演奏中,他被辛拉赏识,并被邀请去辛拉家里演奏。Akash按响门铃时,辛拉并不在家。Akash坚持到家中等待。他在钢琴边坐下,弹奏起浪漫轻松的乐曲,像平时那样小心窥视着屋内。可当他看到那倒在墙边的双腿以及大滩的红色液体,连贯的调子以沉重的顿音结束。
为了确认所见,Akash请求去厕所。他刻意保持着不让头偏转过度,关上门后,恐惧才在心中蔓延开来。镜头转至身后,一个拿个手枪的肌肉男正拿着枪警惕地看着他,一双大手随时做好扣下扳机的准备。幸得Akash未表现得太过夸张,他被西米馋回了钢琴边,也确认了倒地之人正是辛拉先生。他重新演奏起来,在钢琴声的掩盖下,厕所内的男子走了出来,和西米一起处理现场。辛拉的尸体被装进旅行箱,西米拿出之前与丈夫在家里聊天的音频,伪造出他突然回家,又因急事又得出门的假象。行李箱中的尸体,就在这样的注视下被运出家门。
演出结束,惊魂未定的Akash决定第一时间去报警,来到警察局,正慌张地组织语言,刚说出要举报一起谋杀,一身警服的肌肉男却从里屋走了出来,他正是警队的队长。Akash无可奈何地编造出自己怀疑养的猫被杀死的谎话,队长陪他回到他的住处。以失明为由廉租的小房间内,Akash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更像一个盲人。警察的身份塑造了男子多疑的性格,在多次试探无果后,谨慎的他拿起了小刀,试探着从哪个角度扔出。他抬手的同时,Akash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尽可能用快速的解释掩盖慌乱。小刀飞出,划出一道并不完美的曲线,毫厘之差砸在Akash的头边,落在他平时练习的钢琴上。紧张的局势终于被回家的小猫缓解,队长暂时放过了他。
不久,辛拉的死讯被报道,他的尸体在河里被发现,同时车上还有着大量现金。Akash作为当事人之一,被传讯到警局。狠辣的局长,不忠的妻子,伤心的女儿,不明所以的警员齐聚一堂。Akash确认了自己的供词,在声称当天正常演奏之后便离去的文件上签了字,任凭几乎按捺不住,想要站起来戳破谎言的声音在心里呐喊。但他却成功完成了又一个谎言。签署供词之后,他的谎言具有了法律效应,他几乎就已经成为了那个在葬礼上演奏悲伤乐曲的钢琴师。意外的是,事发当天对门的达萨太太正巧碰见了警队长,她看出撒谎的西米,把事情透露给一个警员,却未想招致杀身之祸。
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的Akash靠着教授钢琴来抚慰伤心的辛拉女儿,他如约而至,电梯门打开的瞬间,却看到达萨太太瘦弱的身体被西米仍出护栏外。长长的惊呼、落地的闷响、Akash手中拐杖落地。在案件的知情人几乎都被处理掉时,Akash又一次回到了凶案的中心。回家后他正准备把实情告诉女友,西米却不期而至。假扮的盲人和疑心重重的凶手共处一室,终于Akash在故意失手打翻倒有毒药的咖啡时,被戳破了谎言。他声称愿意息事宁人,继续准备他的钢琴比赛,离开这个国度。浓重的黑暗却在此时向他袭来,吞没了他的意识,也吞噬了他眼中的光明...
利益之下所有人都是盲者,更多的谎言与真相正等待着Akash,观众们心中的善恶却被无情地调动、抽离、摔碎,面目全非,大家恐惧地看着破碎的现实,只道:无谓善恶。在原作中,假扮成盲人的调音师成功博取了大众的同情,一时聪明反被误,无奈生命随琴声落下。而印度版《调音师》却在最初长达半小时的音乐片假象中埋下无数的陷阱。谎言一触即发,更多的谎言紧随其后,直到再无圆场的可能。假扮盲人骗取廉价的租房的Akash,演技手段俱备的西米,多疑狠辣的警官,取人肝脏的大妈,利益至上的医生,甚至偷窥倒卖的小孩,影片中似乎找不到一个真正善良的人。直到最后,行走在欧洲街头的盲人钢琴家Akash,用手中拐杖准确击中脚边的易拉罐的一幕,可谓成功混淆了现实和虚假。狠心的导演甚至与观众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看过后电影后心中猜想的结局越多,观影者心中的黑暗就越真实地暴露。
或许人们会选择相信某一种结局,却无法否认人性险恶、利益至上的影片基调。生活中的我们或许也会不时被现实蒙住双眼。少一些谎言与欺骗,或许才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唯一能做到的真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555.html